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撮口

撮口

病证名。脐风三证之一。又名撮风。以口唇收缩,撮如鱼口为主症。系母体脏腑有热,令胎儿心脾受灼,生后又为风邪所袭而然。一般妨碍吮乳,舌强唇青,面色赤黄,口涎痰满,气息喘促,啼声不出,甚至腹现青筋二便秘结身热多惊,手足抽搐。《幼科发挥》:“撮口证儿多啼,口频撮者,此脐腹痛也,可用雄黄解毒丸。”气喘痰盛的,宜豁痰通窍,用辰砂僵蚕散;腹痛便秘的,宜通便开结,用紫霜丸;身热多惊的,宜清热镇惊,用龙胆汤;手足抽搐的。宜熄风镇痉,用撮风散

猜你喜欢

  • 硼砂丹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硼砂(生研)、白矾(生研)各一钱,人爪甲(焙脆)、犀牛黄各一分。为细末,以烂白霜梅肉三钱,研糊分作四丸,每服一丸,噙化。治缠喉风,风热喉痹。

  • 食时

    指辰时。详十二时条。

  • 疏风养血汤

    《伤科补要》卷三方。荆芥、羌活、防风、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秦艽、薄荷、当归、红花。水煎服。用于破伤失血后之调养。

  • 胖舌

    舌体稍胖大,色淡而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脾虚。舌色深红而肿大满口,是心脾二经有热。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参见舌胀大条。

  • 清净之府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故名。

  • 伤堕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孕后因气虚、血虚、肾虚或外伤等因素引起的腰腹痛坠,甚至阴道不时下血,以致流产。

  • 清暑益气丸

    即清暑益气汤第二方作水丸。治证同。见清暑益气汤条。

  • 蛮姜

    出《履岩本草》。为高良姜之别名,详该条。

  • 赤膜上冲

    眼科病证。指黑睛下方生赤丝翳膜向上伸展的证候。《眼科统秘》:“眼下赤膜,朦胧上冲,乃是心胃二经之积,风热上攻。”参见赤膜下垂条。

  • 土玄参

    见《云南经济植物》。为黑阳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