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泛指小便量减少、排尿困难及小便完全闭塞不通。《卫生宝鉴》卷十七:“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论也。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一也,治宜分利而已。若热搏下焦津液,则热湿结而不行,二也,必渗泄则愈。若脾胃气涩,不能通利水道,下输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顺其气,令施化而出也。”《症因脉治·小便不利论》:“小便不通,非一例也。在外感五运中,则有运气加临;伤寒门,则有热结膀胱湿热发黄,汗下亡津;阴症中,则有寒湿内结;内伤门,则有肺热心热肾热、水液偏渗、气化不及、真阴不足诸症。……小便不利,真阳不足者,用肾气丸;真阴不足者,用滋肾丸知柏地黄丸;热结膀胱者,用五苓散车前木通汤心移热于小肠者,用导赤散。此分经用方之大法也。”如因阴虚发热、大汗、吐泻、失血等导致化源不足而小便不利者,治宜滋阴养血为主,不宜渗利,方用增液汤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因肺气失宣、脾虚不运、肾关不利、三焦决渎失常等导致水湿失运而小便不利者,治宜宣通肺气、健运脾胃、温补肾元、疏通三焦等法,方用生脉散桔梗实脾饮八味丸疏凿饮子等。因肺热气壅、热结膀胱、气机郁滞、瘀腐阻塞水道、肾元虚衰、胞转等导致尿蓄膀胱而小便不利者,治宜审察病情,分别采用清肺、泄热、理气、化瘀、温肾、渗利等法。参癃闭气闭转胞外感小便不利内伤小便不利等条。

猜你喜欢

  • 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

    见会元针灸学条。

  • 药丞

    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是管理药物。

  • 苁蓉润肠丸

    《金匮翼》卷八方。肉苁蓉(酒浸)二两,沉香(另研)一两。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服。治虚性便秘。

  • 赵晴初

    【介绍】:清代医家。字彦晖,会稽(浙江绍兴)人。二十岁后,喜读医书,后将本人见闻及心得笔记整理并辑成《存存斋医话稿》二卷,于1881年刊行。

  • 翻花下疳

    见《疡科心得集》卷下。即阴茎癌。详肾癌条。

  • 阙俞

    【介绍】:见厥阴俞条。

  • 四川大金钱草

    见《中药通报》5(1):26,1959。即大金钱草,详该条。

  • 止泻穴

    即利尿穴。见该条。

  • 接骨

    经外奇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接脊。见该条。

  • 隐白

    经穴名。代号SP1。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井(木)穴。位于趾内侧,趾甲旁约0.1寸处。布有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与趾底固有神经的吻合支,并有趾背动脉通过。主治腹胀,泄泻,便血,崩漏,带下,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