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中药手册》。即鱼脑石,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淫羊藿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亦名感冒挟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身热,饮水悸惕,手足摇动,上视弄舌,印内青筋,见掌中赤,怕物生涎,此为惊热。”宜荆防败毒散加蝉蜕、僵蚕、钩藤钩,送服牛黄镇惊丸,或琥珀抱龙丸。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即八爪金龙,详该条。
见《喉风论》:“咽通地气,饮食之道也,俗名食喉。”即咽。详咽条。
见《本草纲目》。即三七,详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大红袍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发泡灸法之一种。见《本草纲目》卷十七。其法用新鲜毛茛茎叶捣烂,敷贴有关穴位使之起泡。敷贴时间约1~2小时,以局部起泡为度。适用于疟疾,黄疸等。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凉爽。
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胞衣不下。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