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称心躁夜啼。多因胎热、惊热、风热等内犯于心所致。其症面红身热,小便赤涩,入夜即烦躁不安,仰目啼哭而多泪,见灯火则烦啼更甚。治宜清热宁心。用导赤散加黄连。
【介绍】:元代医生。号凤石。生平不详,人称凤石医仙。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偃月翳内障。详该条。
指阴精亏损而致虚火炽盛。症见烦躁易怒、两颧潮红、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参见阴虚阳亢条。
病名。耵,耳垢也。《仁斋直指方》:“人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若风热搏之,津液结纽或核塞耳。亦令暴聋,为之耵耳。”即今之耵聍栓塞。宜取出之,或滴耳油润后取出。
见《科学的民间草药》。即香加皮,详该条。
见温热论条。
见泪孔条。
即金蟾散第一方,见金蟾散条。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肾气游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