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一方。紫苏、黄柏、木瓜、槟榔、香附、陈皮、川芎、姜厚朴、白芷、制苍术、乌药、荆芥、防风、甘草、独活、枳壳各等分。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治肾气游风。
经外奇穴名。见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位于足小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主治小儿惊风,晕厥,脏躁等。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当施行知热感度测定法时,以本穴代替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测定温热值。
病名。系指两侧喉核肿起,色红疼痛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症有两枚在喉间,两边如豆大。”《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双蛾风,生两个在喉关两边,亦圆如小筋头大。”即双乳蛾。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家。永新(今江西永新)人。精医术,曾任永新州官医提领及吉安路副提领。1311年(至大四年)赴京师,被荐为太医院御医。倡议立“广惠局”以济民病,其后局废,归乡里。以家藏验方,整理刊刻为《
出《小品方》。为芦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年希尧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香侣,浙江武林(杭州)人。曾摘录曹鞠庵《本草纲目万方类编》中的简易平稳的方剂,并补以《内经知要》、《颐生微论》、《传忠录》、《经验良方》等书的方论,编成《平易方》4卷(1804年
见《经济植物手册》。即黄栌,详该条。
证名。《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为鼻流清涕兼有喷嚏之候。多见于今之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病。
即陶针。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