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见《增订伪药条辨》。即别直参,详人参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硫黄,详该条。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正七品上。
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脏腑惊证之一,详脏腑惊证条。
详瘴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囊痈。见该条。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多由汗下太过,津血枯涸,或大病之后,元气受伤所致。其由津血焦枯所致者,症见温热或潮热,或渴或不渴;由元气亏虚所致者,则表现为困倦少力,面色青白,四肢软弱,手足厥冷。津
下焦,指大、小肠、膀胱等。热邪郁结下焦,可见下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涩赤或尿血,甚则小腹鞭满拒按,狂躁不安等症。
出《经效产宝·续编》。即产后孤阳绝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