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RN19。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位于胸正中线,平第二肋间隙。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蓖麻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明·黄省曾《种芋法》。即芋头,详该条。
见《汉书·颜师古注》。即芋头,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五。即生于环跳穴处的附骨疽。详附骨疽。
十二经中的井、荥、输、经、合、原各穴数字的总称。出《标幽赋》。十二经各有“五输”,合六十穴;另加阳经“原”六穴,共六十六穴。子午流注以此为基础。
见《本经逢原》。为葎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其症大便燥结,排便艰难,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圣济总录·大小便门》:“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证治要诀·大便秘》:“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
见《陕西中草药》。即窝儿七,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巴戟天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