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①指风寒蕴滞生热,遍身如针刺者。《圣济总录》卷十二:“刺风者,以气血为风寒所侵,不得宣利,则蕴滞而生热,寒热相搏于皮肤之间,淫跃不能发泄,故遍身如针刺也。其痛甚若刀划者,谓之蛊风,与刺风相似,
见《妇科玉尺》卷一。即胞寒不孕。详该条。
两侧面颊的胡须。古人认为髯的多少及色泽的好坏与血气的盛衰有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
病证名。见广州中医学院编《中医眼科学讲义》。即室女逆经。详该条。
出《灵枢·营卫生会》。渎,小沟渠。下焦是灌渗水液、泌别清浊、排泻二便的场所,其作用在于决渎流通,象沟道排水一样,故称。
丛书。明·谈志远辑。包括万全《痘疹碎金赋》1卷,万全《痘疹心法》12卷及《痘疹玉髓》2卷(撰人不详,又名《毓麟芝室玉髓摘要》,卷下又名《毓麟芝室痘疹玉髓图像注解》)。现存1610年彭瑞吾重刊本。
《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方。黄芪十两,当归八两。为末,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治石痈久不瘥。
书名。①9卷。明·马莳撰于万历年间,有万历八年(1580)陈懿德序,其云:“玄台以考究之妙心,察前晰后,击节廓蒙,于‘八十一难’又发其变通之用,而合于越人,仓公,继樱宁之步。”今有万历间刊本,残存1~
治疗胃虚的方法。如胃气虚寒则温胃建中;胃阴不足则滋养胃阴。
解剖学同名器官。见《秘传证治要诀》卷五。为略呈四边锥形的骨腔,眶内容纳眼珠、目系、血脉、经筋等。为眼珠的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