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久咳

久咳

指经久不愈的咳嗽。出《素问·咳论》。又称久咳嗽久嗽。多因外邪留恋,脏腑内伤气虚血亏,七情郁结等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久咳嗽者,由肺虚极故也。肺气既虚,为风寒所搏,连滞岁月而嗽也。此皆阴阳不调,气血虚弱,风冷之气搏于经络,留积于内,邪正相并,气道壅涩,则咳嗽而经久不差也。”《万病回春》卷四:“大抵久嗽者,多属肾气亏损,火炎水涸,或津液涌而为痰者,乃真脏为患也。”《医方集解》:“久嗽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要开郁润燥,其七情气逆者,顺气为先,停水宿食者,分导为要,气血虚者,补之敛之。”《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久咳者,属虚属郁。有由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有由血虚者,宜阿胶四物汤;有由血虚火盛,喘咳声嘶者,宜芩连四物汤;有气血两虚者,宜宁肺汤;有虚劳嗽,痰热渴汗者,宜滋阴清化丸;有虚劳咳血痰喘者,宜五汁膏;有虚劳嗽一二声,无痰,夜则发热,过则冷,睡多梦者,宜劫劳散;有火郁于肺,咳则有声无痰者,宜桔梗汤;有湿痰内郁,痰出则咳少止,少顷又咳者,宜加味二陈汤;而又有咳久伤脾,满面生疮者,宜人参蛤蚧散;有久咳失音者,宜杏仁膏清肺汤;有久咳失气者,宜劫嗽丸;有久咳面目浮肿者,宜葶苈散;有久咳不止,诸药不效者,宜噙化丸、立效方;有久咳成痨者,宜保和汤;有久咳经年,百药不效,余无他症,与劳嗽异者,宜百部膏乌梅膏;有痰郁火邪在中,成干咳嗽者,此症极难治,先用开剂,宜逍遥散,重加桔梗,后用补阴之品,宜本事鳖甲丸熟地当归白芍、麦冬、阿胶茯苓之属。”

猜你喜欢

  • 募穴

    经穴分类名。或称腹募。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募穴一个(见表),多用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症。《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又《太平圣惠方

  • 喜伤

    指喜乐过度所致的疾病。《医醇賸义·喜伤》:“过喜,则心气大开,阳浮于外,经脉弛纵,建极汤主之。”参见喜笑不休条。

  • 黄水

    十水之一。《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肿也。”参见十水条。

  • 摩挲(suō 梭)

    即推拿。参见摩娑条。

  • 皮肤

    参见皮毛条。

  • 王廷俊

    【生卒】:?~1867【介绍】:清医家。字寿芝。四川成都人。攻读《内经》、仲景著作及诸家学说。约10年读书所蓄之疑,得陈修园《伤寒论浅注》豁然而解,自此诊治精进,以善于仲景方著称。撰有《寿芝医案》、增

  • 寸白虫病

    九虫病之一。又名白虫病、脾虫病。多因食未熟猪、牛、鱼肉所致。《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褊。因府藏虚弱而能发动。或云:饮白酒,以桑枝贯牛肉炙食,并生栗所成;

  • 小儿语吃

    病证名,又称小儿口吃,指小儿讲话发音断续重复而不顺畅。《幼幼新书》卷六:“语吃本心气不足,舌本无力,故欲有言而舌不能运。有生而不吃,儿相较吃,谚谓学吃。”说明本病可由心气不足而致,但亦有因于不良的语言

  • 小品方

    方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2卷,东晋·陈延之撰,约撰于公元4世纪初。本书早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中。

  • 接骨莲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野棉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