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学著作。又名《新编证类图注本草》。42卷。题名宋·寇宗奭撰,许洪校。这是将唐慎微《证类本草》和寇宗奭《本草衍义》加以合纂的一种改编本。
病证名。指疳疾患儿耳内生疮,肌肉消瘦,骨节皆露的证候。多由肾经虚热所引起。
证名。出《素问·诊要经终论》。又名脱汗。指病情危重,汗出如珠如油,黏腻不流,常伴见呼吸短促,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为阴阳相离,阳气欲脱之象。急宜回阳救脱,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之类。参见脱汗、汗出如油
见面王条。
《疡医大全》卷二十八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白藓皮、白芷、蝉蜕、川芎、当归、威灵仙、生地黄、何首乌、枳壳、苦参、甘草各一两,苍术、黄柏、穿山甲、乌药、石菖蒲各二两,金银花四两。分作十剂,好酒煎服。
《审视瑶函》卷三方。细辛、人参各一钱,赤芍药、川芎(酒炒)、牛膝(酒炒)、石决明(醋煅)、生地黄、山药、知母、白蒺藜、当归尾、防风各八分,五味子十粒。水煎服。治血灌瞳神。
指肝经气虚而寒。寒凝肝脉的部分症状。《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阴虚者,足厥阴经也。病若胁下坚寒热,腹满不欲食,腹胀,悒悒不乐,妇人月经不利,腰腹痛,名曰肝虚寒也。”治以暖肝或温肝散寒法。
指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而化生的营养精华,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来源于饮食水谷,禀受于后天,故又称后天之精。
证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等篇。指不因天热、运动、服药等正常因素引起的异常汗出。
【介绍】:宋代医官。陈州(今河南淮阳)人。以善画墨竹闻名,兼通医学,为医学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