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①忧膈、恚膈、气膈、寒膈、热膈的总称。见《肘后备急方》卷四。又称五鬲气。详各条。②忧膈、气膈、食膈、寒膈、饮膈的总称。见《外台秘要》卷八。详各条。③忧膈、思膈、怒膈、恐膈、喜膈的总称。见《三因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骨。详该条。
见订正金匮要略注条。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头痛痧》:“痧毒中于脏腑之气,闭塞不通,上攻三阳巅顶,故痛入脑髓,发晕沉重,不省人事,名真头痛,朝发夕死,夕发旦死,急刺破巅顶,出毒血以泄其气,药惟破其毒气,清其脏腑为主;痧毒中
痘疮始出的迹象。出《证治准绳·幼科》。即痘疮见形。详该条。
病名。①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指生于臂撑上者之痈。②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红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即水翁花,详该条。
见《中药通报》(5):205,1956。即蛤蟆油,详该条。
指药物的气味性能之猛烈程度最轻者。《素问·五常政大论》:“小毒治病,十去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