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骨名。①又名壅骨、虎骨、束骨。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共八块(古称六块),其中豌豆骨系生长在肌腱内的籽骨,其他七块借许多韧带相连成一整体,上接桡骨,下接掌骨。②指第一跖趾关节骨突。《灵枢·本
病证名。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
病名。系指口唇肿起,翻突如菌状者。《鲍氏验方新编》卷一:“嘴唇陡然翻突,形如猪嘴,此名唇菌。乃心脾热毒所致。”
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即齿龋。详该条。
即汗孔。见汗空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金铁锁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能近怯远症。详该条。
证名。指季肋部疼痛。《灵枢·本藏》:“肝偏倾则胁下痛也。”《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参见两胁痛、两胁下痛、留饮各条。
病名。多由患舌疳而舌肿起,如豆,如菌,渐如莲花,绵溃久不愈,甚则穿透舌体和腮部,所食之汤水皆漏出。谓之瘰疠风(《喉科指掌》卷三)。参见舌疳条。
病名。为脑疽生于项后偏旁者。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偏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