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惊食三痫

风惊食三痫

小儿痫疾的三种证候,简称三痫。《备急千金要方》:“小儿之痫有三,风痫惊痫食痫也”。其发病原理,《婴童百问》:“发痫者,小儿之恶病也。幼小血脉不敛,骨气不聚,为风邪所伤,惊怪所触,乳哺失节,停滞经络而得之。”明·丁凤《医方集宜》:“盖痫虽有五,而致病之由有三,曰惊、曰风、曰食。若震骇恐怖,打坠积惊,叫啼恍惚,是为惊痫。若汗出脱衣,风邪袭入,积热生痰,屈指如计数者,是为风痫。食时受惊,停滞乳食,结为惊癖,是为食痫。”详风痫、惊痫、食痫各条。

猜你喜欢

  • 胃络不和喘

    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胃气上逆所致的气喘。《医贯·喘》:“胃络不和喘,出于阳明之气逆,阳明之气下行,今逆而上行,故喘。”多因痰湿中阻,而致胃失和降。治宜和胃理气,化痰降逆,如分气紫苏饮、指迷七气

  • 唐本草

    见新修本草条。

  • 靳起蛟

    【介绍】:南宋医家。字霖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翰林医官靳从谦之子,著《本草会编》。

  • 红油菜

    见《四川中药志》。为芸苔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挟实

    病证名。感受寒邪,蕴积成实而成壮热证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痛而壮热,其人本脏气实者则气与实气相搏,而成壮热,谓之挟实。实

  • 树蕨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飞天蠄之别名,详该条。

  • 至阳

    ①经穴名。代号:DU9。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名肺底。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

  • 肠覃

    古病名。出《灵枢·水胀》。指女子下腹部有块状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症。多因气阻血瘀,癖结所致。《灵枢·水胀》:“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瘪肉乃生。

  • 三等

    将全身或面部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头、腰、足为身之三等;面部三等,以身前发际到印堂为上等,山根至准头为中等,人中至地阁为下等。《灵枢·师传》:“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 太素脉秘诀

    书名。2卷。明·张太素撰。撰年不详。此书论脉,除诊病外,宣扬人之智愚贵贱、寿夭穷通均能从脉象中反映出来,具有明显唯心主义色彩。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前附董志仁《太素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