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江苏省中医学校)。即疝气穴。见该条(图10)。图10
经穴名。在头部者,称头临泣;在足部者,称足临泣。同属足少阳胆经。见各该条。
指牙齿受牙龈裹护的部分。《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衄发从春至夏,为太阳衄。”参见鼻衄条。
儿科病证。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婴儿出生时咽下秽液,内扰于胃,生后当天或次日多次呕吐。将秽液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缓解。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恍惚,由心血虚而惶惶无定也。……失血则神不守舍,故恍惚无主,似惊非惊,似悸非悸,欲安而忽烦、欲静而反扰,甚或头旋目眩,坐卧不常,夜则更加,饥则尤剧,宜天王补心丹。”
证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患者不食,先吐清水,后吐绿水,进而吐黑水、吐臭水,系胃气欲绝所致。《张氏医通》卷四:“呕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先用理中汤,后用旋复花煎汤调服代赭石。
见《四川中药志》。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但说后又自知讲错。多因心气虚,精神不足所致。
见《云南中草药》。为血满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