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痫

阴痫

病名。①指兼见阴症的痫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病先身冷,不惊瘈,不啼唤,而病发时脉沉者为阴痫。”《杂病源流犀烛·诸癎源流》:“阴痫亦本痰热,缘医用寒药太过,损伤脾胃,变而成阴。宜用温补燥湿药。”方用五生丸、引神归星丹等。②即慢惊风。《证治准绳·幼科》:“阴痫乃慢惊也。”“小儿急慢惊风古谓阴阳痫也。急者属阳,阳盛而阴亏;慢者属阴,阴盛而阳亏。阳动而躁疾,阴静而迟缓,皆因脏腑虚而得之。”详见急惊、慢惊条。③指慢惊之后,痰迷心窍之症。《证治准绳·幼科》:“阴痫者,因慢惊后去痰不尽,痰入心包而得,四肢逆冷吐舌摇头,口嚼白沫,牙关紧闭,但不甚,惊搐作啼,面色或白或青,脉息沉微。”治疗宜固真汤加回生汤同煎,调宽气饮和解。参见条。

猜你喜欢

  • 双目睛通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幼时所患目珠偏斜,视亦不正,至长不能愈者。患非一端,有因脆嫩之时,目病风热,攻损脑筋急缩者;有因惊风天吊带转筋络,失于散治风热,遂致凝滞经络而定者;有因小儿眠之牖下亮处

  • 复明汤

    见《审视瑶函》卷五。即复明散第一方作汤剂。治视物异色。见复明散条。

  • 膀胱实热

    ①一般指膀胱有实热病邪的病证。如膀胱湿热。见该条。②指膀胱经的证候。《千金要方》:“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足太阳经也。病苦逆满,腰中痛,不可俛仰是也。名曰膀胱实热也。”“右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阳实者,

  • 疳蚀疮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承浆疮。详该条。

  • 对山医话

    书名。4卷。补篇1卷。清·毛祥麟撰于1903年。书中对医药典故、医林逸事、民间疗法、医理、药物的心得体会等均有所记述,并批评诊治中因循执方等弊病。书中杂有炼丹等内容。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鬼哭

    见鬼眼条。

  • 音声之户

    古人认为会厌之开阖有如门户之开阖,与发声有密切关系。故《灵枢·忧恚无言》:“会厌者,音声之户也。”

  • 项强穴

    ①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手背第二、三掌骨小头向后方之凹陷处。主治项强。直刺0.5~0.8寸。②落枕穴别名,见该条。

  • 毓芝堂医书四种

    丛书名。清·汪和鼎辑。刊于1812年。包括《宜麟策》、《达生篇》、《保婴易知录》、《丛桂堂集验良方》。

  • 气鳖

    病证名。指因多气恼怒而成的一种瘕病。以其瘕块形状如鳖,故名。《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平时多气,血凝于气,而成气鳖。……摇头掉尾,如虫之行,上侵入咽,下入肛,或附胁背,或隐胸腹,大则如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