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在内踝者名走缓,又名鞋带疽。”详内踝疽条。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悲哀过度,精神消耗,肺气闭郁化热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由承浆以下至下颔骨下缘的部位。俗称下巴或下巴颏。
骨名。又名地阁骨。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等篇。又名赤眼。通常指白睛红赤之候。《张氏医通》卷八:“目赤有三:一曰风助火郁于上;二曰火盛;三曰燥伤肝。”一般因于风火邪毒入侵者,多见目赤肿痛;肝热上攻者,多见白睛红赤,
【介绍】:清代医家。字钟岳。山东堂邑人。撰有《痘疹正宗》(1695年)2卷。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能近怯远症。详该条。
推拿手法名。①即摇法。②即摩法。各见该条。
面部有明润的色泽。面有华色,是心气充足,精神内守的表现。《素问·解精微论》:“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
①经穴名,代号GB20.出《灵枢·热病》。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当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与风府穴平高(《针灸甲乙经》)。布有枕小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