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名。①出《灵枢·邪客》。张景岳注:“为掌后高骨。”②即腕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腕骨,……一名壅骨,俗名虎骨,其骨大小六枚。凑以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病证名。见《明医指掌》卷四。指因七情不舒,劳倦太过,气血两虚所致的发黄。《证治汇补·黄病章》:“虚黄,口淡,怔忡,耳鸣,脚软,怠惰无力,寒热微作,小便浊涩,皮肤虽黄而爪甲如常。”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固本
见《中药志》。为连翘之别名,详该条。
宋太医局医学分科有口齿兼咽喉科。即喉科。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即马蔺子,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蛾药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简称注痛。注亦作疰,又名恶疰心痛。指感触秽浊之气所致的心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医学入门》卷五:“疰痛,卒感恶忤尸疰。素虚者,肾经阴气上攻,神昏卒倒,苏合香丸。痛引背伛偻者,沉香降气汤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十。即打伤。详该条。
见《新华本草纲要》。为马缨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