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
见《草药手册》。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RN4。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的前皮支的内侧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
古病名。指射工毒虫侵入所致的疾患。《诸病源候论·射工候》:“江南有射工毒虫,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涧水内,……夏月在水内,人行水上,及以水洗浴,或因大雨潦时,仍逐水便流入人家,或遇道上牛马等迹内即停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即食道。上接咽部,下与胃的贲门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为饮食入胃的通道。
指水气失去正常的调节。《备急千金要方》:“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
【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生。清河(今河北省境内)人。善长针灸。
十二经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太阳膀胱经,见该条。
灸法之一。见《针灸逢源》。《理瀹骈文》载阳燧锭的制法:用硫黄一两五钱,铜勺化开,依次入川乌、草乌、蟾蜍、硃砂细末各一钱,僵蚕一条(研细末),冰片、麝香各二分,搅匀后倒入瓷盆内,荡转成片状,剪成麦粒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