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六经病之一。由邪热在半表半里所致。本病特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等。《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本太阳病不
即气少。详该条。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千斤拔之别名。②见《泉州本草》。为草石蚕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荔枝核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王贤条。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惊风辟妄》。指小儿急慢惊风。详搐条。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四。发于大腿内侧的附骨疽。详附骨疽条。
【介绍】:见许梦熊条。
【介绍】:见魏之琇条。
脉象之一种。脉来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难经·十八难》:“伏者,脉行筋下也。”见于邪闭、厥证、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