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救苦丹第二方,见救苦丹条。
古代的官名。宋代开始设置以大夫为名称的医官,其官阶一般为六品至七品。其后直至清代,太医院官吏的职位相当于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下的医官都称大夫。在北方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延用至今。
【介绍】:清代医家。字渭泉。江苏如皋人。编有《临证医案笔记》(1836年)。
参见天花精言条。
【介绍】:见苏轼条。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菊苣之维吾尔族名,详该条。
见《幼幼集成》卷二方。即沆瀣丹,见该条。
《医学入门》卷六方。松节(炒黄)、桑白皮、苏叶各一两,槟榔三分,甘草五钱。加灯心二十根、生姜二片、童便三分,水煎服。治脚气入腹,心腹胀急,烦躁肿痛。
指皮肤不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详皮肤不仁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