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草药》。为山藿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又称脐中生疮。脐疮是在脐湿的基础上,皮肤破损,再感毒邪,壅于脐部,郁而不散,出现脐部红肿,轻者局限于脐部,重者可向周围蔓延,甚则糜烂,脓水外溢,同时可见发热,烦躁,唇红
病名。指肉痿。《医宗必读·痿》:“脾痿者,肉痿也。”详肉痿条。
【介绍】:见贺岳条。
三十种脉象。出滑寿《诊家枢要》。即浮、沉、迟、数、虚、实、洪、微、弦、缓、滑、、长、短、大、小、紧、弱、动、伏、促、结、芤、革、濡、牢、疾、细、代、散脉。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上背部天柱骨(第七颈椎)之下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脾肚发、脾肚痈。证治见有头疽。
【介绍】:见钱秀昌条。
古解剖部位名称。指骨节间相接之处,即关节。又称骨髎。
即经断复来。详该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