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泄
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是指用芒针深刺穴位的治疗方法。临床操作时,以右手持针柄捻转,左手持针体下压,缓慢进针至一定深度并出现较强针感时为止。刺激时如患者感觉不适,即应停针。腹部可直刺,腰臀及肘膝关节处宜斜刺,头面或腰背部应横
出《本草图经》。为荠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西汉时期医生。对本草学及古代医经有所研究。
病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即伤风,称为小者,别于伤寒之中风也。”参见伤风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生于眉部。证治同疔疮。
【介绍】:见李中梓条。
证名。指肌肉麻木不知痛痒、冷热。《素问·痿论》:“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伤寒明理论·不仁》:“不仁,谓不柔和也。痒不知也,痛不知也,寒不知也,热不知也,任其屈伸灸刺,不知所以然者
病名。产后喘息危证之一。又名产后喉中气急喘。《产育宝庆集》上卷:“产后喉中气急喘者何?答曰:“荣者血也,卫者气也,荣行脉中,卫行脉外,相随上下,谓之荣卫。因产所下过多,荣血暴竭,卫气无主,独聚于肺中,
病名。《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发于伤寒之后,表邪未尽,生喉关内肿烂,右关脉急。”治宜以清咽利膈汤加减。详烂喉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