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五味之一。辛为金味,入通于肺,故为肺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辛入肺。”辛味药物多入肺经,有宣肃肺气的作用,如麻黄、苏子之类。但有的辛味药亦有润燥作用,如知母、紫菀、百部等,故《内经》有“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之说。
五味之一。辛为金味,入通于肺,故为肺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辛入肺。”辛味药物多入肺经,有宣肃肺气的作用,如麻黄、苏子之类。但有的辛味药亦有润燥作用,如知母、紫菀、百部等,故《内经》有“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之说。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即倪涵初治痢第二方,见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锡叶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马槟榔之别名,详该条。
泛指侵害人体的邪气。因邪气从外而来,故名。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桑椹,详该条。
指妥善而有效的治疗。《灵枢·百病始生》:“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见《千金要方》。即天枢。
指五脏所属诸阴经的井、荥、输、经、合诸穴,每经五穴,五五二十五穴,左右合之,共五十穴。《素问·气穴论》:“藏俞五十穴。”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颅息。见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阳络脉,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