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蛔虫。详蛔虫病条。
经穴名。在头部者,称头临泣;在足部者,称足临泣。同属足少阳胆经。见各该条。
即玉门。出《脉经》。指已婚妇女而未经产的阴道外口。参见玉门条。
见《辽宁经济植物志》。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各。即踝关节脱臼。见《疡医准绳》卷六。又称脚板上交出臼、踝骨脱、脚踝骱出。多因跌扑、扭撞所致。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跟骨变长、胫腓骨下端向前突出;严重者可见脚根向前,脚趾向后,剧烈疼痛,不能活动。治法
即尽根牙。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凡五尸者,……又以细绳量患人两乳头内,即裁断中屈之,又以乳头向外量,使当肋罅于绳头,灸三壮或七壮。”《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肋罅。位于乳头向外旁开4寸,约当第四肋间隙处
是指以针刺鼻上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鼻和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明堂者鼻也。”“五藏次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