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清心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7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通常指外感之风邪,是与疾病过程中产生的内风相对而言。参风条。
病证名,见《验方新编》卷之一。其表现为黑眼珠呆滞。参见通睛条。
证名。指胁肋部胀满。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可由气滞、痰凝或少阳受邪所致。《诸病源候论·诸饮候》以痰饮停积,可致两胁胀满。《类经》十七卷:“少阳者,相火之气也,其合肝胆,其主筋,其脉行于胁肋,故少阳
见《广西中草药》。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指寒邪侵犯肺所致的疝症。《素问·大奇论》:“肺脉沉搏为肺疝。”王冰注:“皆寒薄于脏故也。”其症可见少腹与睾丸胀痛,小便不通等。参见疝条。
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故称。如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藁本为引;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白芷为引;少阳经病,用柴胡为引;太阴经病,用苍术为引;少阴经病
即心气实。《灵枢·本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参见心气盛条。
①食管的末段。②鸟类受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