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瘀崩漏

血瘀崩漏

病证名。属崩漏证型之一。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或挟外感内伤,以致瘀血停滞于内,冲任失调,瘀血不去,新血难安,血不归经发为崩漏。症见阴道突然出血,量多不止,或血量虽少而淋沥不断;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治宜活血行瘀。方用佛手散失笑散,或用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当归川芎三七没药五灵脂丹皮炭、炒丹参、炒艾叶阿胶、乌贼骨、龙骨牡蛎)。

猜你喜欢

  • 石瘤

    病名。①出《洞天奥旨》卷十一。即骨瘤,详该条。②出《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即筋瘤,详该条。

  • 济生续方

    方书名。又名《严氏济生续方》。宋·严用和撰于1267年。8卷。本书为《济生方》的续集,包括风评治、痫评治、头评治等以内科杂病为主的方论24篇,介绍作者临床应用效方90首。现存1822年的日本复刻本,复

  • 脉绝

    古病名。指血脉枯涩败绝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心脏》:“扁鹊云:脉绝不治三日死,何以知之?脉气空虚,则颜焦发落。脉应手少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血先死矣。”参见脉极条。

  • 手少阳

    出《灵枢·经水》。即手少阳三焦经,见该条。

  • 胃消

    病名。见《辨证录消渴门》。因胃火炽盛,津液干涸所致。主要症候为嘈杂易饥,大渴恣饮,饮一溲二。治宜滋阴泻火。用闭关止渴汤、止消汤等方。参见消渴、中消等条。

  • 太仓丸

    《证治准绳·女科》卷三方。白豆蔻、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仓米(土炒)一升。为细末,姜汁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六十至七十丸,生姜煎汤送下。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及反胃呕吐。

  • 韩善徵

    【介绍】:清代医家。字止轩。曲阿(原属江苏丹阳)人。采历代诸家有关论述,纂辑《疟疾论》一书(1897年刊行),为辑述疟疾较为全面的专书。

  • 薄皮疮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三十五。因风热壅滞肌肤所致。其症体表生疮,溃流脓血后,脓腔呈空壳状,仅留一层薄皮。宜用苦参、密陀僧、蛤粉、儿茶各等分为末,先清洗疮面,揭去白皮、脂油调搽;脓水多者干撒。

  • 脑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指发于头巅顶部的痈,由热毒上壅,凝聚而发。证治见外痈条。

  • 花癣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由风热蕴积于肺,随阳气上升而成。生于面部或眉间,初起癗,渐成细疮,时痛时痒,搔起白屑,春季易患。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涂。相当于脂溢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