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蜈蚣中毒

蜈蚣中毒

病名。因被蜈蚣螫咬中毒。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一。症见伤处剧痛,红肿热痛,淋巴管炎症甚至坏死。重者可伴头痛发热眩晕呕吐,甚者可致昏迷。《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如蜗牛蛞蝓五灵脂独蒜、芸苔子油、蛇含香附、苋菜、马齿苋蚯蚓泥、胡椒、茱萸、桑根汁、雄黄、井底泥、食盐、鸡冠血、鸡子等。可参考。亦可内服季德胜蛇药片

猜你喜欢

  • 热入心包

    温热病内陷营血阶段的证型之一。主要证候有高热、神昏、谵语,甚则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见抽搐等。可见于各型脑炎、化脓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中毒性痢疾、中暑等急性热病的极期。

  • 舌卷

    证名。出《素问》。系指舌本卷曲而难伸。《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素问·缪刺论》:“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心烦。”少阴之脉系舌本、连舌下,厥阴肝经之脉环绕阴

  • 食复

    证名。指大病愈后,因饮食失节致病复发者。《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

  • 喉瘖

    病名。瘖同喑。即失音。《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四:“瘖者,谓有言无声,非绝然之不语也。”临床上常可分为暴瘖、久瘖。此外舌瘖系由中风舌强转动不灵,语言謇涩,此喉咽声音如故。详见舌瘖条。聋哑人因耳聋,不会说话

  • 水谷利

    病名。指泄泻完谷不化者。《卫生宝鉴·泄痢门》:“饮食太过,肠胃所伤,亦致米谷不化,此俗呼水谷利也。法当下者举之而消克之也。加减木香散主之。”参见飧泄条。

  • 霍汉明

    【介绍】:见霍应兆条。

  • 李维麟

    【介绍】:明代医家。字石浮。江苏常熟人。精于察脉,著有《内经摘粹补注》、《医宗要略》,已佚。

  • 手厥阴标本

    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三寸也。”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当内关穴;标在腋下三寸,即天池。

  • 水胀

    ①胀病之一。见《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备急千金要方》:“水胀,胀而四肢面目俱肿。”《金匮翼·胀满统论》:“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而溢于皮肤,漉漉有声,怔忡喘息,即为水胀是也。”治疗初起时宜

  • 短气嗽

    病证名。指肺气不足,寒邪迫聚而致喘嗽。《诸病源候论》卷十四:“肺主气,候皮毛,气虚为微寒客皮毛,入伤于肺则不足,成咳嗽。夫气得温则宣和,得寒则否涩,虚则气不足而为寒所迫,并聚上肺间,不得宣发,故令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