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鹅不食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扬穴。《灵枢·寒热病》:“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马莳注:“如不得汗,当取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飞扬以泻之。盖太阳为三阳也。”
古病名。指鬾病兼有发热,大便黄而恶臭者。治法见大便恶臭条。
见《贵州草药》。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治疗器械。《眼科菁华录》:“骨针长四寸,全白骨或象牙造成,头尖圆,尾团圆,点眼药用之。”(见图102)。图102
治法之一。即逆治、正治。《素问·标本病传论》:“有逆取而得者。”参见逆治、正治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六。即女子梦交。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异常肉芽组织。《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诸疮及痈疽,……久不瘥者,多生恶肉,四边突起,而好肉不生,此由毒热未尽,经络尚壅,血气不到故也。”参见胬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