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芩连二陈汤

芩连二陈汤

①《外科正宗》卷二方。黄芩黄连陈皮茯苓半夏甘草桔梗连翘牛蒡子天花粉各一钱,木香三分,夏枯草二钱。加生姜三片,水煎二次,食后、睡前服,日二次。治马刀,症见颈项瘰疬结核,外皮漫肿色红微热,或至缺盆高骨上下发肿,形长坚硬作痛等。②《重订通俗伤寒论》方。黄芩、竹茹各二钱,半夏、陈皮、枳实各一钱半,赤茯苓、碧玉散(包煎)各三钱,黄连八分。水煎,加生姜汁、淡竹沥冲服。功能清肝和胃,蠲痰泄饮。治发热有汗不解,肝胃不和痰涎壅滞,或呕粘涎,或呕酸汁,或吐苦水,或饥不欲食,食即胃脘不舒,甚则胀痛,或嘈杂心烦

猜你喜欢

  • 丁子蓼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丁香蓼之别名,详该条。

  • 紫燕疔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紫靥疔。多生于足、腰胁、筋骨之间,初生便作紫泡,次日破流血水,甚则目红,指甲青,舌强神昏,睡语惊惕,此属肝经毒火而成,治同疔疮。

  • 龙木论

    眼科著作。又名《眼科龙木论》,4卷(一作3卷)。撰人佚名。约隋唐间人托名“龙木”(即“龙树菩萨”)撰。此书与《龙树眼论》不同,内容主要记述72种眼科病证的方论;其中包括23种内障眼、44种外障眼以及5

  • 五风变成内障证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五风变内障。详该条。

  • 直刺

    指进针时,针体和穴位皮肤约呈垂直刺入的刺法。主要用于肌肉丰厚处的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正指直刺。”

  • 火呃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呃逆》。又称热呃,详该条。

  • 六阳虚汗

    出《小儿药证直诀》。手足三阳经脉,都会于头,如禀赋不足,阳虚不固,其汗上至头,下至项大出不止,为亡阳的征候。治宜回阳敛汗,用大剂固真汤、参附汤、芪附汤及回阳救急汤之类。

  • 汪西颢(hào 浩)

    【介绍】:清代医家。浙江钱塘人。编有《疟苑》一书。

  • 解剖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即眼睑。详该条。

  • 大便下血

    病证名。《证治准绳·幼科》:“大便下血者,是大肠热结,损伤所为也。脏气既伤,风邪自入,或蓄热,或积冷,或湿毒积于脾胃,或疳食伤于脏腑,因兹冷热交击,疳湿互作,致动血气,停留于内,凝滞无归,渗入肠中,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