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太医署中一种职称。署中共设24名药童,其职责为协助主药整理药品,官阶从八品下。
民族药著作。贺廷超等编。载药224种。按彝医传统用药习惯分为肉、鱼蛇、虫、胆、骨、油、血、心肝肺肠、肾鞭胎卵、分泌物、皮毛、排泄物等12类。并介绍每种药在其它民族医的用药情况,主治、性味、功效等的异同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见该条。
【介绍】:唐代眼科医生。同州(今陕西大荔)人。祖、父均以精针拨白内障术名世。公元837年治杜眼病,诊断为白内障,谓须年后,脂老硬如白玉时始可手术。至至,法以针旁入白睛穴上,斜拨去之,如蜡塞管,蜡去管明
【介绍】:宋代医家。著《伤寒类例》,已佚。
见《滇南本草》。为蝼蛄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姜黄,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目眶岁久赤烂。详该条。
【介绍】:明代针灸医家。字善同,号宏纲。履贯不详。精于针灸,著《广爱书》十卷,后来由弟子刘瑾重新校正,又增进了刘瑾的针灸治疗经验,编成《神应经》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