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顾金寿条。
见《丹溪心法》卷五。即达生散,见该条。
证名。感受风邪而致的四肢拘挛症状。《太平圣惠方》:“夫小儿肌肉嫩弱,易于伤风。风冷中于肌腠,入于经络,搏于筋脉,筋脉得冷则急,故四肢拘挛也。”治宜温经疏风之剂。
感冒之一种。见《丹溪心法附余·伤寒》。《时病论·冒寒》:“冒寒之病,乃寒气罩冒于躯壳之外,而未传经入里也。是以遍体酸疼,头亦微痛,畏寒发热而乏汗,脉象举之而有余,宜辛温解表法治之。”详见风寒感冒条。
出《土宿本草》。为藜之别名,详该条。
舌尖色红而干。为心火上炎之象,宜用导赤散加童便,引热下行。《外感温热论》:“舌尖绛独干,此心火上炎。”
病证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风牵斜。详该条。
病名。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心虚而受风邪,遂成惊悸,名曰心风,其证目睛不转,其脉动而弱,宜大补气血,其作风治,速之危矣。”
病证名。污血即瘀血。指瘀血凝滞胁下所致的胁痛。《金匮翼》卷六:“污血胁痛者,凡跌扑损伤,污血必归胁下故也。其症昼轻夜重,或午后发热,脉短涩或搏,其人喘逆。”《赤水玄珠》卷五:“跌蹼损伤,瘀血停积胁内,
证名。指手太阴,手少阴经经气逆乱的病候。《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又:“心,手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