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疟

猜你喜欢

  • 耳风聋

    病名。由风邪入于经脉,使经气壅塞不通所致之耳聋。《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肾之经,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其经脉虚,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否塞不宣,故为风聋。风随气脉行于头脑,则聋而时

  • 清脓血

    证名。见《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作“圊脓血”。指大便下脓血。详便脓血、脓血痢条。

  • 窌穴

    泛指穴位。《针灸聚英》:“此书以经络窌穴类聚为一卷。”

  • 石膏六合汤

    《医垒元戎》方。当归(酒炒)、川芎、白芍药、干地黄(酒蒸)各一两,石膏、知母各五钱。为粗末,水煎服。治妇人妊娠伤寒,身热大渴,蒸蒸而烦,脉长而大者。

  • 黄退庵

    【介绍】:见黄凯钧条。

  • 苏游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玄感传尸方》1卷。已佚。

  • 血疝

    病名。①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因瘀血内结少腹而致。症为小腹结痛,硬满有形,甚或大便秘结而黑,小便自利,月经不调等。宜温通逐瘀,用少腹逐瘀汤或桂枝茯苓丸。②见《寿世保元》卷五。指阴囊外伤后形成的血肿。

  • 斗肘

    ①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肘部,曲池穴外方,肱骨外上踝之高点处。主治臂肘神经痛,偏瘫,神经衰弱等。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②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又作肘。位

  • 与点丸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清金丸第二方,见清金丸条。

  • 妊娠吐血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亦名胎前吐血。多因胃中积热,或肝郁化热,热伤胃络,气逆于上,血随而溢,则出现吐血。若吐血不止,易致堕胎。因胃中积热者,脘腹胀闷疼痛,吐血色红或紫暗,挟有食物残渣,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