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女科》。指经行之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多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所致。参见气血虚弱痛经、肝肾亏损痛经条。
记载患者诊疗情况的记录。西汉时期,淳于意为人治病,已有诊籍记载,是后世病历医案的开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
【介绍】:见兰茂条。
即《蒙医本草图鉴》,详见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呕吐清水而无食物者。《古今医统·吞酸叙论》:“吐清水证有五因,有因湿、因痰饮、因寒、因宿食、因虫。明知恣食生冷瓜果而作者为寒湿也;胸膈间漉漉有声者,痰饮也;饮食后而吐清水者,宿食也;但犯寒而作
黑瓣苔,瓣底红。为脏腑热甚,消灼津血。症见口开目闭、烦躁沾语、狂妄便闭等,急用大承气汤下之,并用清热凉血之法治之(见《伤寒舌鉴》)。
①见《安徽中草药》。为石香薷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石荠苧之别名。各详该条。
【生卒】:十七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初名彦贞,字我生;一字期叔,号辰山。华亭(上海市松江)人。长于脉学,汇集脉学文献七十余种,结合家学及个人经验,编成《脉诀汇辨》(1662年刊行)一书,其中包括
①切脉的简称。即按脉。《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而从之。”②按压。《素问·调经论》:“必切而出。”《素问·骨空论》:“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③剧烈。《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肠中切痛。”④急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