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书名。20卷。宋·杨恢撰。刊于1178年。本书为作者将其所收藏的方剂汇编而成。内容包括诸风、伤寒、中暑、风湿、脚气等共49类,1111方。其中多属宋代医家常用成药处方。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臭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棱术汤,见该条。
病证名。又称痰泻、痰泄。《症因脉治》卷四:“或泻或止,或多或少,或下白胶如蛋白,腹中漉漉有声,或如雷鸣,或两肋攻刺作痛,此痰积泄泻也。”详痰泻条。
【介绍】:见吴世昌条。
病名。多因痧后余毒未清致齿烂龈腐而臭者。即走马牙疳。详该条。
闻诊方法之一,听小儿啼哭、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了解疾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寒热虚实。如啼哭声高且尖,忽缓忽急,时作时止,多有腹痛;若哭声嘶哑,呼吸不利,多因咽喉肿痛;语言沉静微弱为虚寒,声噪扰而洪亮,多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疮生于胁部者,证治见疔疮条。
证名。见《中藏经·论胃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详腹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