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树木分类学》。即杧果,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连翘薄荷饮,见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又名金柿根、猴局根。为蔷薇科植物硕苞蔷薇Rosa bracteata Wendl.的根。分布浙江、福建、湖南等地。甘,温。健脾,益肾,理气,固涩。治久泻,脱肛,水肿,脚气,疝气,风
【介绍】:唐代医生。治病多奇效,后官至太仆卿。
见《陆川本草》。即犁头尖,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油柑根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同多卧。《类证活人书·问多眠》:“多眠有四证,有风温证,有小柴胡证,有少阴证,有狐惑证。病人尺寸脉俱浮,头痛身热,常自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四支不收,默默但欲眠者,风温证也。风温不可发汗,宜萎蕤
【介绍】:清代医家。字三锡。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杨璿一起编撰有《伤寒辨摘要》(1784刊行)、《寒温条辨》(1784刊行)等书。
即珍珠丸第一方,见珍珠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