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粟疮

粟疮

病名。①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多由表虚火邪内郁,外受风邪,风火相结,郁阻肌肤而成。遍身发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日久耗伤血液,皮肤粗糙,厚如蛇皮。治宜疏风清热。内服防风通圣散;痒甚者服消风散;日久肤如蛇皮者,服皂角苦参丸。外敷二味拔毒散。相当于丘疹性湿疹,或痒疹之类。②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粟疡睑生粟。多因脾胃湿热及风毒之邪外乘,壅滞胞睑而成。症见眼睑内面发生色黄而软,形如粟米之颗粒,可有沙涩痒痛,流泪不适等症。类今之滤泡征,可见于沙眼,亦可为其它具有结膜滤泡样改变之疾患。治宜清热、除湿、祛风。可内服除风清脾饮加减;或加劆洗法,外点黄连西瓜霜眼药水。

猜你喜欢

  • 流饮

    痰饮之一。①指狭义的痰饮。《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流饮者,由饮水多,水流走于肠胃之间,漉漉有声,谓之流饮。”参见痰饮条。②指痰饮流注无定者。《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流饮,饮水流行,遍体俱注

  • 杜瓜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 瓜藤漏

    病名。见《外科十三方考》下编。即瓜蒂漏的别称。见该条。

  • 适庐老人

    【介绍】:见丁锦条。

  • 丫毒

    病名。《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 耳根

    耳后连头部处。相当于今解剖学之乳突部。

  • 早起眩晕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称晨晕、晨运。指眩晕常发生在清晨者。多因阳虚及痰浊固结所致。详阳虚眩晕、湿痰眩晕等条。

  • ①大便。《素问·脉解篇》:“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②肛门。《难经·五十七难》:“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③切诊部位。指尺肤下段。《素问·脉要精微论》:“前以候前,后以候后。”第二个后字,指下半身后

  • 严三点

    【介绍】:南宋医生。佚名。三点为别号。江西良医。传其诊脉时以三指稍事点触,即能知六脉之所病,故以三点名之。《齐东野语》谓其“别有观形察色之术,姑假此以神其术”。撰有《脉法撮要》一卷,已佚。

  • 伤风后发搐

    病证名。伤风后引起的抽搐。《小儿药证直诀》:“伤风后得之,口中气出热,呵欠顿闷,手足动摇。”多由患儿素禀胎元不足,外感风寒,邪扰经络而引起。治宜发散风寒,舒经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