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明易妇产诸证医方》:“胎鸣即子啼也。”详子啼条。
病名。见《陈氏秘传》。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二十四节气之一。《素问·刺法论》:“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病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能远怯近证。详该条。
由金创等外伤而致的痉病,即破伤风,出《诸病源候论》。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又名阴门痒。多因肝郁化热,脾虚聚湿,湿热蕴结,流注于下;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症见外阴部或阴道内搔痒,甚则奇痒难忍,坐立不安。湿热者,
疝之别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六。详疝条。
见《本草纲目》。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清·严景芬《目科捷经》卷二:“目睛上覆盖一层如豆腐皮,然不疼不痒,其皮干硬无津,极厚,……点药不化,服药无力。”类今之结膜实质性干燥症。
【生卒】:1509~1580?【介绍】:明代藏族医学家,为舒卡·年姆尼多吉的后裔。西藏人。从幼接受教育,尤精于医学。他所著的《祖先遗教》,是对《四部医典》进行注释的重要著作,至今仍为人们学习医典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