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科启玄》卷八。即杨梅痘。见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木芙蓉花之别名,详该条。
即清凉涤暑法,见该条。
出《黄帝内经太素》。即合谷刺,见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久疟全消方。威灵仙、醋莪术、炒麦芽各一两,何首乌二两,狗脊八钱,青蒿子、铅丹、山甲珠、醋鳖甲各五钱。为细末,用山药粉、饴糖各一两,水糊为丸,每服二至三钱,
证名。指筋脉拘急,肌肉有沉重、麻木感觉。《素问·至真要大论》:“筋肉拘苛。”王冰注:“拘,急也;苛,重也。”《类经·运气类》:“筋肉得寒则为急为痹,故筋急肉苛。”
指妥善而有效的治疗。《灵枢·百病始生》:“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介绍】:明代医家。字养元。安徽人。精于外科,四方求医的人很多,著有《发挥十二动脉解》、《怪证表里因》等书,均佚。长子翱鲤承继家业,曾任太医院吏目。
眼科病证。系指白睛满布赤丝血络的证候。常见于风火眼、火疳等多种眼病。
病名。见梁翰芬《眼科讲义》。即睥肉粘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