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咳
即百日咳。详该条。
即百日咳。详该条。
耳后连头部处。相当于今解剖学之乳突部。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鸡胸。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窝儿七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莸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即魇。详该条。
病名。出明·龚居中《外科活人定本》卷二。生于乳头之下的痈肿。因乳根穴而得名,故云。详乳痈条。
流注病的一种。又称髂窝流注。常发于髂窝部肌肉深处。初起患侧拘挛不适,渐而伸屈受限,强伸则剧痛,于髂窝部可触到肿块,成脓后有波动感,皮色不变,全身可有恶寒、发热、无汗或微汗,少食倦怠,由于患者多屈曲患肢
病证名。指小儿伤风咳嗽而吐痰涎的证候。多由风邪入于肺胃,入里化热,灼液成痰,痰结胸中,以致肺气不宣而成。《幼科金针》:“伤风嗽吐者,寒气滞于胸中,肺气不顺,连嗽不止而吐也。”常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拔罐法的古代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卷二。详火罐法条。
出《吴普本草》。即卤碱,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