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为泽泻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又称吞酸、咽酸、噫醋。《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夫醋咽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能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咽而吞酸,致气息酸臭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醋咽证治》:“食后噫醋吞
经脉名,即足少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少阳脉,系于外踝之前廉,上出鱼股之外,出□上,出目前。是动则病;心与胁痛,不可以反稷(侧),甚则无膏,足外反,此为阳厥。是少阳脉主治其所产病:□□□头颈痛,胁痛
即木舌。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婆婆指甲菜之别名,详该条。
宋太医局医学分科有口齿兼咽喉科。即喉科。详该条。
出《灵枢·小针解》。又名职。四肢。见该条。
出清·袁于江《生生宝录》。古人对孕妇提出应注意的事项,即一节“嗜欲”,二节“劳逸”,三慎“起居”,四节“饮食”,五节“见闻”。称为胎前十字真言。
出《救荒本草》。为胡枝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