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病五十九俞

热病五十九俞

指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主要穴位。《素问·水热穴论》:“治热病五十九俞……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抒、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支之热也;五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王冰注:即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大杼、膺俞(中府)、缺盆、背俞(风门);气街(气冲)、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云门、髃骨(肩髃)、委中、髓空(腰俞);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等五十八穴。按文中“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支之热。”说明髓空当有二穴,而王注髓空为腰俞,便少一穴。今据《素问·骨空论》“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之文,拟补风府一穴,以合五十九俞之数。热病五十九俞与五十九刺所含穴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是治疗热病的要穴。临床可相互为用。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回生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翠云草之别名,详该条。

  • 砥镜老人

    【介绍】:见卢祖常条。

  • 初生肥胖

    初生儿肥胖,《景岳全书·小儿则》谓其“色嫩,日觉好看者,此其根本不坚,甚非佳兆,且亦最易感邪。”

  • 阴虚火旺

    指阴精亏损而致虚火炽盛。症见烦躁易怒、两颧潮红、口干咽痛、性欲亢进等。参见阴虚阳亢条。

  • 夜里串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 经崩出痘

    病证名。指患经崩气血俱虚,而又继续发生痘疮。此时正不胜邪,宜用十全大补汤治之。若见痘色灰白平塌难发难胀者,则加熟附子一、二片,使里气充足,毒无停滞,服后饮食增进,痘形起胀者为顺,否则为逆。

  • 陈廷芝

    【介绍】:见陈瑞孙条。

  • 寒瘴

    病证名。《瘴疟指南》卷上:“瘴疟形状,……以有寒有热者为寒瘴。”即冷瘴,详该条。

  • ①切脉的简称。即按脉。《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而从之。”②按压。《素问·调经论》:“必切而出。”《素问·骨空论》:“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③剧烈。《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肠中切痛。”④急速

  • 竹叶地丁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