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烙治法

烙治法

外治法名称。又名烙铁法。此法宜用于乳蛾喉瘤等病。先以消毒之小手术刀,于瘤体或乳蛾上轻轻割划预定的治疗部位(亦可不割划)。再根据乳蛾、喉瘤体之大小,选择大小不同之烙铁,先在酒精灯上烧红,蘸香油少量,并在压舌板上轻点一下(以防油多烫伤健康组织),趁热烙其划割之部位,一触即起,不宜久停,可视喉瘤体之大小,每侧烙5~50烙(初次宜3~5烙,以后渐加),烙后吹冰硼散。宜每隔2~3天烙治一次,以烙平为度。注意:①烙铁须烧红,凉则无效。但应防止烫伤健康组织。②烙以前须蘸香油,以防烙铁与肌肉粘连,且香油有清润烙痂作用。③小儿或因精神恐惧,不能合作者忌用本法。④有表邪者,不宜施烙法;喉瘤色暗红,咽喉干痛,颈胀,烦闷,脉弦数者不宜施烙法。⑤术后忌腥辣,烟酒,并暂不宜作剧烈活动;防止暴怒及高声谈唱。⑥术后可服六神丸疏风清热之品。如银翘散清咽利膈汤等。

猜你喜欢

  • 脾气下陷

    同中气下陷。详该条。

  • 百虫入耳

    病名。《肘后备急方》卷六。系指昆虫误入耳道。《外科正宗》卷四:“百虫入耳,乃偶然误入之。如蝇、蚊细虫入耳,以麻油数点滴入窍中,虫亦自死取出。”参见虫入耳条。

  • 瞳神

    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子、瞳人、瞳仁、金井、跌、眸。①仅指黄仁中央之圆孔,即今之瞳孔。《审视瑶函》:“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独前。”“吐人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黄仁展则瞳人小,黄仁缩则瞳人大。”(《

  • 童损

    病证名。见缪慎斋《妇女卫生医药常识》。指室女经闭后,出现形瘦肉削,食少神疲,或见咳嗽潮热等症状,称为童损,俗名童子痨。参见室女经闭条。

  • 丁肿

    病名。①见《喉科紫珍集》卷上:“丁肿号曰悬丁,点秘药,服清咽。”即悬壅垂肿胀。参见该条。②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即疔疮。详该条。

  • 临蓐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临产。详该条。

  • 食宫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都。见该条。

  • 健胃

    指加强胃的消化功能的方法。胃主纳食,以和降为顺。健胃常结合降气行气。如丁香、白豆蔻、砂仁、川朴、陈皮等。挟湿浊,可加芳香化湿药;挟食滞,可加消食导滞药;兼气虚,可加健脾益气药。

  • 倒刺草

    见《广东中草药》,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 绰法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绰是抓提的意思。先用五指抓捏,捏后急速滑开。或用两手掌平贴于患处,然后手掌小指侧用力向中间滑起。有舒展筋脉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