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瀛洲学士汤

瀛洲学士汤

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上方。乳香、没药防风各八分,川芎白芷薄荷各七分,栀子陈皮赤芍药天花粉皂角刺当归穿山甲各一钱,贝母金银花各一钱五分,甘草木通各五分,黄连四分。加灯心二十寸,竹叶十片,水煎服;木通、穿山甲初服一、二剂用,后剂减去;如火郁肺胃,清阳不升,加柴胡升麻各四分;凡初剂必加大黄,如老人加三钱,壮盛者加四至五钱,空腹服;利六、七次后,去大黄、木通、山甲,加桔梗牛蒡子。治喉痈喉蛾红肿不消,疼痛难忍,及一切痄腮颏痈疮毒阴疮疳疮未成脓者。

猜你喜欢

  • 望形态

    望诊内容之一。形指形体,包括肌肉、骨骼、皮肤等;态是动态,包括体位姿态及活动能力等。从望形态可知病者的体质、发育及营养状况,并有助于了解气血的盛衰、邪正的消长和伤痛的部位等。

  • 脉经

    脉学著作。①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10卷。卷1论

  • 香云

    【介绍】:见黄有祺条。

  • 钱愃

    【介绍】:参见钱瑛条。

  • 苏梗

    见《药品化义》。为紫苏梗之简称,详该条。

  • 张静庵

    【介绍】:见张世贤条。

  • 新编针灸学

    书名。鲁之俊编。本书是根据作者在解放战争时期部队学习针灸的讲稿编成。书中简要介绍了针灸的理论和方法,全身主要针灸刺激点(穴位)的部位、主治及一些常见病的刺激点等,末附某部军医的治疗效果统计表。1950

  • 见气消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 金匮玉函经

    书名。8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其内容与《伤寒论》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前6卷论述病证和治法为主;后2卷介绍治疗方剂

  • 祛湿

    祛除湿邪的统称。分化湿、燥湿、利湿等法。湿在上焦宜化,在中焦宜燥,在下焦宜利。脾主运化水湿,治湿应注意健脾。详见化湿、燥湿、利湿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