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川贝母之简称,详该条。
眼科病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由胃经血壅气滞而成。小儿多有之。眼皮外翻,如以舌舐唇之状。”即风牵睑出。详该条。
【介绍】:明代官吏。号柏斋。怀庆(今河南北部)人。1502年中进士,曾任南京右副都御史等官职。他认为医学可以养生,强调士大夫如果不留心医药,一旦有病,由庸医治疗,将要误事。所以在官事余暇,留心养生之术
【生卒】:十世纪【介绍】:北宋医家。南海(今广东南海)人。世代名医,精究医术,治病多验。开宝初被荐为医官。933年(开宝六年)与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医官翟煦、吴复珪等详校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
病名。《医学纲目》卷十五:“挫喉、气不通者,以冷水徐灌之。”“挫者,摧也。”(《说文》)。损,折之义。泛指因屈仰或损伤所致的呼吸不利。
见《陕西中草药》。为黄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乾为白珠,络通大肠之腑,脏属于肺……,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分泾渭,上运清纯,下输糟粕,曰行健廓。”因大肠与肺输转运行不息而得名。
药物学著作。①简称《别录》,辑者佚名(一作陶氏)。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基础上补记药性功用及新增药物品种而成。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故称为《名医别录》。原书早佚。梁·陶弘景
同心气盛。详该条。或以阳热程度较重者称心阳盛,可见烦躁发狂等症。
证名。表里同病之一。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指肌表营卫和脏腑气血俱见邪实症象者。详实证、表实证、里实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