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医碥·汗》:“脱汗,阴盛格阳,汗从阳脱,味淡不咸,如珠不流,为汗绝,不治。”详绝汗条。
空窍,即孔窍。指邪气侵害口、鼻、耳、目等器官所发生的病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透泄疹毒,使疹子容易发出的治法。凡出疹子的病,在应出而未出,或疹出不畅时,可采用辛凉透表一类的药物,使它顺利出透,不致发生变证,多用于麻疹初期的证治。常用药物如薄荷、荆芥、连翘、芫荽、葱白、蝉退、牛蒡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聚英发挥》。4卷。明·高武撰。刊于1529年。卷1论脏腑、经络、腧穴;卷2集录各家针灸取穴方法;卷3论针法、灸法及禁灸;卷4为各种针灸歌赋。编者于书中多以按语的形式,提出自己独到的
见《云南中草药》。为白牛膝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丸,即睾丸。见《兰室秘藏·阴痿阴汗门》。又称两外肾冷。多因肝经湿热所致。症见睾丸冷,或前阴、尻臀皆冷,阳痿,阴汗如水,小便淋沥或黄或赤臊臭。《证治准绳·杂病》:“溺黄臊臭淋沥,两丸如冰,阴汗浸,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在风轮下际,……有翳色黄,与凝脂翳同一气脉,但凝脂翳在轮外生,点药可去。此在膏内,邪热蒸起,点药所不能除,若漫及瞳神,其珠必损”(《张氏医通》卷八)。因脓多黄而状似膜
问诊内容之一。出《素问·疏五过论》。即诊病要了解病人的社会地位(古人称贵贱)、经济状况(古人称贫富)、精神状况(古人称苦乐)等三种变化情况。
气功功法。全称阴阳循环一大周天。秦仲三《气功疗法和保健》载,其功法为:呼气时,舌守下腭,口微开,气贯丹田,鼓小腹,沉气会阴,分两支沿两腿下,直至脚心(涌泉)。吸气,收小腹,舌舔上牙龈,自涌泉提气,沿两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马莳注:“手少阴心经之本,在锐骨之端,即神门穴,标在背之心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