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类名方
见济生拔粹条。
见济生拔粹条。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夫风湿在于府藏,与热气相搏,便发于黄,即小便或赤或白,好卧而心振,面虚黑,名为风黄疸。”参见黄疸有关条。
《疡科选粹》卷七方。黄连、黄柏各三两,赤小豆、绿豆粉各一两,紫草、寒水石、漏芦各七钱。为末,香油调搽患处,日三次。治热疮遍发,脓血赤烂;及火丹,或如火烧。
病名。见《咽喉脉证通论》。即悬蜞风。详该条。
喜饮热的汤水。属里寒证。宜温中散寒。也见于湿盛或痰湿阻滞的病证,宜燥湿理气或兼化痰。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莽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年希尧条。
【介绍】:金代医家。号瑞泉野叟。盱眙人。著有《伤寒心要》一书。
指第六胸椎。《素问·刺热篇》:“六椎下间主脾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没药、丹参、知母各12克,甘草18克。水煎服。治肺痈时吐脓血,胸中隐隐作疼,或旁连胁下亦疼者。若病剧,加三七末冲服;脉虚弱,加人参、天门冬各适量。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足上廉二穴,一名上巨虚。”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