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易虚易实

易虚易实

小儿病理特点之一。小儿在生理上既阳气兴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又稚阳稚阴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感邪以后,邪气容易蕴积泛滥,病势嚣张,出现实证热证。如急惊风证,往往发病急暴,迅即壮热抽搐邪热盛实,肝风心火,交相煽动,实证热证较为明显;但邪毒既盛,正气易伤,如正不胜邪,或正气内溃,亦可迅即转为面色苍白,四肢清冷,脉细无力等虚证寒证。又如:呕吐腹泻证,当水谷邪气壅滞肠胃初期,往往出现高烧,胸腹闷满,呕吐酸腐,泄泻臭秽,小便黄赤量少,唇口干渴,舌苔黄腻而浊,脉数滑有力,纹色紫滞等实证热证;若吐泻不止,脾胃之阴耗损,中气虚弱,阴津阳气同时衰竭,又可急剧出现神昏肢厥,脉微欲绝等虚证寒证现象。如不及时回阳救逆以固其脱,则必变生仓卒。一经阳回正复,邪正相争又剧,往往实证热证又现,这种邪正消长虚实寒热转化,在儿科临床上非常多见。以前医家如钱乙王肯堂、万全等人,均指出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不可偏补偏消,药品药量均宜权衡适当,中病即止,不可过量,免伤正气。参见易寒易热条。

猜你喜欢

  • 风热犯肺

    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郁而化热,致肺气宣降失常,证见恶寒发热,咳嗽,咯痰黄稠,不易咳出,舌红脉浮数;或兼见咽喉疼痛,鼻流浊涕,口干欲饮等症;重症可见气喘鼻煽,烦躁不安等。治宜疏风泄热,辛凉解表。

  • 内肾

    即肾脏。与外肾(男子外生殖器)相对而言。

  • 双鹅

    病名。《张氏医通》卷八:“肿于喉两傍者,为双鹅。”即双乳鹅。详该条。

  • 灵枢悬解

    书名。9卷。清·黄元御撰。注。刊于1756年。本书根据通行本《灵枢》81篇的主要内容,按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及疾病9类的次序重予编次,并在个别原文段落之后加以简注。现有《黄氏

  • 吕读

    【介绍】:见吕应钟条。

  • 水鼓

    鼓胀之一。多因饮酒过量,损伤脾胃,水湿停聚而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少年嗜酒无节,多成水鼓。……盖酒性本湿,壮者气行则已,酒即血也;怯者着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酒为水,而血气既衰,亦皆随酒而悉为水

  • 华佗

    【生卒】:?~208年?【介绍】:东汉末杰出的外科学家。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在医学上有很高的成就,通晓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尤精于外科及针灸。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提倡外科手

  • 余无言

    【生卒】:1900~1963【介绍】:原名余愚,字择明。江苏阜宁人。少年时随其父余奉仙学医、应诊,1929年迁居上海,以擅用经方著称,并创办上海中医专科学校。1956年膺聘、任职于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

  • 痢疾罐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 烙法

    外治法之一。古代用大小形式不同的金属器械,烧红后用以烙破脓疡,使脓液流出,以代刀针的方法。眼科亦用以“治残风溃弦疮烂,湿热久不愈者”(《证治准绳·杂病》),或胬肉攀睛割治后,“头处用火烙之,使其不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