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河北药材》。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一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另一手高举过顶,掌面下覆,曲肘钩掌,目注掌心,舌舐上腭,鼻调匀。《易筋经》:“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
见《疡科心得集》卷下。即阴茎癌。详肾癌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八。即龟鹿二仙胶,见该条。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出《素问·疏五过论》。汉代设医工长,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等,职位在医师、针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之上。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即六味地黄丸,见该条。
出《针经指南》。即八脉交会穴。详该条。
出阎诚斋《临产须知评正》。即混元生。详该条。
出《吴普本草》。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
儿科察目诊法。脏腑之精,上注于目。《小儿药证直诀·目上证》:“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明·李梴:“小儿诸病,但见两眼无精光,黑睛运转,目睫无芒锋,如鱼猫眼状,或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