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针灸集成》:“商谷二穴,在石关下一寸。”所指即商曲穴。
手太阳的经筋。《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上循臂内廉,结于肘内锐骨之后,弹之应小指之上,入结于腋下。其支者,后走腋后廉,上绕肩胛,循颈,出走太阳之前,结于耳后完骨。其支者入耳中
病名。指痢疾之因骤受暑湿热毒所致者。见《医学传灯》卷下。《医门法律》卷五:“又有骤受暑湿之毒,水谷倾囊而出,一昼夜七八十行,大渴引水自救,百杯不止,此则肠胃为热毒所攻。”若里急后重者,宜大黄黄连甘草大
【介绍】:清代官吏、文人兼医家。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雍正进士,旁通百家,以诗文名,历官辽阳等地。在思恩任官时,当地疫疠流行,曾施方药,因为官不得志,乃归田里行医。撰有《医碥》一书(1751年刊
即扁桃体。位于喉腔内咽前柱(舌腭弓)和咽后柱(咽腭弓)之间,左右各一。与悬雍垂、舌根等组成喉关。
见《本草纲目》。为乳香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下:“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所谓阴阳反作,气逆不从,食虽入
出《素问·刺禁论》。其义有二:①谓肝气主升。根据左升右降的理论,故肝的行气部位在左。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肝之为脏……其治在左。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②《素问》原文“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木舌。见该条。
即七宝散第一方,见七宝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