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即头眩。《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医宗金鉴》卷二十一:“癫眩之癫字,当是巅字,巅者,头也。文义相属,此传写之讹。”参见眩晕、头晕、头眩条。
病名。见《外科十三方考》下编。即瓜蒂漏的别称。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山东中药》。为丹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三七,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人。曾于562年携《明堂图》和药书等到日本,对中日医学交流起了促进作用。
元代医官职称。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三品。
病名。见《咽喉经验秘传》。系指患喉风而咽喉腐溃者。多由肺胃热毒炽盛,薰灼咽喉,热胜肉腐,或过食膏粱厚味所致。症见咽喉肿痛腐溃,色灰白或灰黄,边缘不齐,口出臭秽之气。蒂丁肿胀下垂,饮食吞咽疼痛,或唇赤如
见《新本草纲目》。为乌梢蛇之别名,详该条。